南方日報報道|創造制造業轉型的“茂名速度”
南海之濱,博賀灣畔,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正在奮力拔節生長。
*2月2*日,東華能源茂名烷烴資源利用項目(下稱“東華能源項目”)一期(Ⅰ)全面轉入試車階段,儀器通電、通水、通氣后進行儀表、閥門等調試,各裝置流程陸續打通,并逐步從單機運轉過渡到聯動試車。
“預計明年*月初將進行聯動試車,調試工作會在明年3月底投產前完成。”東華能源(茂名)吉印通總經理孫燦乾表示,化工設備的調試需要很長一段時間,但這也是為了成功建成投產打好安全基礎。
2020年3月破土動工以來,茂名舉全市之力建設以東華能源(茂名)項目為龍頭的綠色化工產業集群。項目從開工到建成試車僅用*9個月,遠少于同類裝置平均24個月的建設周期,創造了制造業轉型的“茂名速度”。
*2月27日《南方日報》A*0版報道。
項目全面轉入試車階段
在東華能源項目施工現場,丙烷脫氫(PDH)裝置塔機高聳,管廊蜿蜒,各類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,試車正在多區域同步進行中。
承擔著整個試車電力供應保障的220kV總變電站里,3名工人在監控室嚴陣以待,但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。此前*2月*5日,該變電站一次性送電成功,讓項目裝置全部“觸電”。“全線電通是試車的關鍵和前提,有效保障了項目如期建成投產。”東華能源(茂名)吉印通設備部電氣經理李秀文介紹,根據前線試車進度,監控室能按照指令通電、斷電,完成調試。
“試車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,常見的有電機異常震動、溫度異常升高等。”孫燦乾說,“試車就是要去解決問題,讓裝置設備、儀表逐步適應真實生產的情況。”
據介紹,目前低溫罐區已開始氮氣置換除氧除水,做進料準備工作,氮氣置換共3臺,已完成*臺,管廊鋼結構安裝完成99%,管道試壓完成*00%,設備安裝完成*00%,爭取2023年*月*0日完成驗收。此外,計劃2023年2月*5日引入丙烯后先行開車投用聚丙烯裝置。
與試車同一天,茂名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召開。茂名市委書記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莊悅群在會上表示,要乘勢而上、集中攻堅,在做實安全保障前提下,建成投用公輔配套、水電氣路、口岸設施等工程,構筑完整的產業生態,確保項目一期順利投產、形成原料供給優勢。
新賽道全速跑出“新紀錄”
茂名靠石化制造業起家、發家,也必須靠制造業當家、興家。
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,是茂名加快石化產業第四次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。而要在綠色化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新賽道上成為“并跑者”和“領跑者”,早謀劃早建設顯然刻不容緩。
20*9年9月**日,茂名市政府與東華能源股份吉印通簽署了《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投資協議》。7個月后,東華能源項目正式開工建設,創下茂名市近年來首個千億級重大項目落地開工的最短時間紀錄。
開弓沒有回頭箭。3年來,東華能源項目建設克服了9輪本土疫情和*3個臺風天氣、惡劣海況等持續客觀因素影響,開創國內同類項目最快建成試車的紀錄。其中,項目的*套*0萬噸/年丙烷脫氫(PDH)裝置建設歷時*9個月,是整個丙烷脫氫(PDH)行業內建設速度最快的,裝置施工難度最大的7層反應框架僅8*天封頂,更是打破了行業歷史紀錄。
東華能源項目自建配套茂名港吉達港區兩個5萬噸級(GT)液體散貨碼頭,全程外海作業,且無任何掩護,在國內同等規模、無掩護條件下外海施工的表現十分優異。該工程已于202*年5月開工,預計在2023年*月25日建成,歷時不到2*個月。
作為碼頭至后方產業區的物料通道,東華能源項目還配套建設海上公用管廊,全長約4.3公里,寬度**米,期間為保證項目施工安全、質量和進度,修建了長達3.3公里的臨時鋼棧橋,工程量之大在同行業中少有,建設質量和速度在行業中也屬于前列。
目前,東華能源一期(I)項目、配套庫區、碼頭和管廊已基本完成,正在進行吉印通調試和同步辦理驗收工作。
世界級化工園區從無到有
同在一個園區內,由廣州工控和東華能源合資的丙烯腈產業鏈項目已于今年*月啟動,充分利用廣州工控已有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及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優勢,實現強強吉印通,逐步延長丙烯腈及下游新型材料產業鏈,推動汽車輕量化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升級。
丙烯腈產業鏈項目是茂名市綠色化工產業延鏈、補鏈、強鏈的關鍵落點,項目建成后,有助于打造以丙烯為龍頭的完整產業鏈和綠色化工千億級產業集群。
20*9年東華能源項目落地茂名以來,經過數千人的日夜奮戰,一個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正從曾經的荒灘之上崛起:丙烯腈、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基地項目相繼落地;不到半年時間,全線貫通7.8公里的園區主干道吉達大道;日供水能力8萬立方米的吉達港供水工程,解決了工業用水問題;日處理能力*.25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、消防站建成投用……
從一個項目到補鏈延鏈,從一片荒灘到路、水、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全面推進,茂名舉全市之力建設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,力爭兩三年內打造一個綠色化工千億級產業集群,助推茂名由石油化工向綠色化工轉型升級。
堅持抓大產業、大平臺、大項目、大企業、大環境。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重點發展“丙烷—丙烯—聚丙烯”產業鏈,打造以聚丙烯、碳纖維、復合材料為核心的特性新材料產業;利用丙烯、液氨等原料,布局“丙烯腈—聚丙烯腈—碳纖維—汽車輕量化新型材料”產業鏈,促進新材料產業延鏈補鏈強鏈。
據了解,依托吉達港區和疏港鐵路等交通優勢,以及“南方油城”化工產業優勢,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產值力爭2025年達到250億元。
■觀察
在新的高度挺起茂名產業“脊梁”
“必須堅持制造業當家,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大做強,在新的高度挺起茂名產業‘脊梁’。”*2月2*日,茂名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召開。會議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,對茂名現代化建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,提出奮力推進制造業當家,在實業為本、產業強市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。
茂名能積累起GDP超3700億元的厚實家底,制造業作用突出、功不可沒。建市*0多年來,茂名依油而建、因油而興,石化產業積厚成勢,支柱地位動搖不了,關鍵要加快轉型,推動邁向更高端。當前,茂名正以茂名石化轉型升級為契機,牽引全市石化產業加快轉型、塑造新優勢。
除了改造升級傳統產業,茂名正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上下功夫——緊跟產業變革趨勢,搶占綠色化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產業新賽道,開拓茂名制造新藍海。*2月2*日,東華能源一期(Ⅰ)項目試車,這意味著從開工到建成僅用*9個月,遠超同類裝置平均24個月的建設周期。茂名提出,要乘勢而上、集中攻堅,在做實安全保障前提下,建成投用公輔配套、水電氣路、口岸設施等工程,構筑完整的產業生態,確保一期(Ⅰ)順利投產、形成原料供給優勢。
投產后,東華能源茂名項目重點發展“丙烷—丙烯—聚丙烯”產業鏈,打造以聚丙烯、碳纖維、復合材料為核心的特性新材料產業。并利用丙烯、液氨等原料,布局“丙烯腈—聚丙烯腈—碳纖維—汽車輕量化新型材料”產業鏈,促進新材料產業延鏈補鏈強鏈。
栽下梧桐樹,引來金鳳凰。茂名提出,把高新高效、集聚集約的導向樹起來,提升平臺能級,讓高水平平臺成為“金名片”。在茂名四大發展平臺中,東華能源項目所在的茂名濱海新區將立足綠色化工“底色”,完善產業規劃,明確功能分區,面向未來打造獨具核心競爭力的綠色化工與新材料新能源基地、茂名實施制造業當家的戰略高地,建設“港—產—城—鄉”融合發展、功能完善、環境友好的港灣新城。
茂名還將持續改善發展環境,樹立“大抓產業、抓大產業”工作導向,推動工作力量資源向制造業集中、向實體經濟傾斜,資金、土地、用能等要素優先保障制造業。
【記者】鄒祥亮 劉棟銘
【通訊員】卓劍斯
【作者】 鄒祥亮
【來源】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+客戶端